• 首页
  • 亿兆体育介绍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你的位置:亿兆体育 > 新闻资讯 >

    [杨柳科普]夏季发热如何科学降温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0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    夏季气温升高,气候湿热,病原体生长繁殖较为活跃,人体感染各种病原体后会引起发热等不适,面对体温升高,我们可以怎么做呢?

    首先,如果怀疑自己发热,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,一般腋下温度大于等于37.3℃即认为发热。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非疾病本身,我们需结合其他身体症状和一些辅助检查判断病因。在明确病因之前,一定不要盲目吃药,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小方式尝试让自己降温。

    当体温<38.5℃时可以尝试以下操作:

    1.环境降温

    转移至26.0℃左右的空调房(避免直吹)

    用电扇促进空气流通(距离2米以上)

    2.物理降温

    用32-34℃温水擦拭颈部/腋下/腹股沟(每10分钟1次)

    前额敷冷毛巾(每3分钟更换)

    3.液体补充

    发热易消耗体液导致体液丢失,每升高1℃体温,每日需增加200-300ml补液量。

    口服补液盐(ORS)最佳

    自制替代方案:500ml温水+1.75g盐(啤酒瓶盖半盖)+10g白糖

    当体温≥38.5℃时,需要进行药物降温:

    对乙酰氨基酚(成人500mg/次)或布洛芬(成人200-400mg/次)

    对乙酰氨基酚更适合伴有脱水者,布洛芬则对炎症性发热更有效

    注意:

    服药后需保证饮水量(至少200ml)

    不超剂量、不频繁用药,两次用药间隔>4小时

    24小时内不超过4次

    避免空腹吃药

    特殊人群的防护策略:

    1.婴幼儿:

    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衣物

    保持每公斤体重100-150ml/日的饮水量

    警惕“捂热综合征”(夏季发生率占全年的67%)

    2.老年人

    室内空调维持26-28℃为宜

    清晨补水可降低日间发热风险

    定期检测血压(夏季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能降低12-18mmHg)

    3.慢性病患者:

   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:环境温度超过32℃时,胰岛素吸收速度可能加快25%

    心血管患者避免在日晒强烈时外出(10:00-16:00紫外线辐射占全天的60%)

    夏季发热常见误区:

    误区1.发热就吃抗生素

   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,夏季常见病毒性感冒、中暑发热无需抗生素治疗。

    误区2.多种退烧药混用

    对乙酰氨基酚+布洛芬交替使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,除非医生指导。

    误区3.捂汗退烧

    夏季缓解炎热,捂汗可能加重脱水,甚至导致中暑恶化。

    误区4.酒精擦浴降温

    酒精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,反而升高体温。

    误区5.冰水浸浴

    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。

    误区6.吃了退热药就能退烧

    退热药起效一般0.5-1小时,在某些疾病的急性期,可能体温持续不退,退热药效果不佳。

    夏季发热是身体发出的特殊信号,发热原因包括感染性发热、非感染性发热等多种原因,正确处理需要结合科学知识与个体情况。如简单的降温措施无法缓解,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

    紧急情况:

    超高热、持续发热超过3天,伴随意识障碍、抽搐、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。

    在高温季节,预防胜于治疗--需保持环境痛风、合理补充电解质、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可有效避免风险发生。

   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,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,侵删。



    上一篇:春节越来越近 过年气氛在各地洋溢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